[二輪知識]重機胎壓的迷思
有很多人有疑問 為什麼現在的重機高階胎會提供另外一組建議胎壓給賽道騎乘比賽使用 而一般道路請用原廠設定
胎種胎壓的問題要從一般公道行駛和跑場地來做區分 兩種不管路面和騎乘型態都會相當不同
一般道路行駛時 路面會有各種狀況 高低差路面坑洞 偶而還有限速器的問題 所以胎壓要飽以防輪框碰撞受損 輪胎紋路也要多以防下雨或砂石造成打滑 胎壓不灌飽一點很容易就異常磨損變成鋸齒狀
跑場地時現在的車子頃角都越做越大 早就超過了二輪車輛抓地力的極限 現在的GP SBK車手幾乎是用動力滑胎的概念在騎比賽車 從以前的單一材質做到現在的複合胎還不夠 還要降低前後輪的胎壓去增加輪胎的接地面積不然會直接滑出跑道
既然場地賽只需要做出最快單圈 不用擔心惡劣路況跟騎久翻胎的問題 現在就流行只打能夠維持操控性之下的最低胎壓以取得最大的抓地力 自然胎面形狀 胎紋跟胎體強度都針對比賽的需求做過最佳化 這些設定都是反覆拿市售SBK測試過的 如果你是裝這條胎跑比賽可以閉著眼睛照那個數字打 但是只要你用的是休旅胎或沒有指定可以打低胎壓的就不能自行降低胎壓 也不適合打低胎壓在公道上行走
而真正挑選適合的輪胎可能要從幾個面向來說
1通勤為主 還是假日運動騎乘 甚至是而跑賽道專用
2是不是經常長途旅遊 從快速道到山間小路都會跑 還是只是跑假日早餐杯
3騎乘的習慣是不是一旦遇彎就殺 跑個盡興 還是順順騎看風景
我會建議一定要用你所需要最大的抓地力來挑選輪胎 比如說就算你有九成機會都是通勤 只要你有一成的時間會跑山磨膝 那你至少要用5% Track等級的入門運動胎 比如Pilot Power, Rosso II等等 而不要用到休旅胎的等級 當然如果你是殺個難分難解的蕭胚族 你就算去海邊吹風也儘量要用到50%/50%的跑胎了
畢竟為了省錢拼里程 但是偶而技癢想胚一下時輪胎跟不上 撇了出去少說也是幾萬塊 多則幾十萬就噴了 回頭一看省那些輪胎錢幹嘛呢
胎種胎壓的問題要從一般公道行駛和跑場地來做區分 兩種不管路面和騎乘型態都會相當不同
一般道路行駛時 路面會有各種狀況 高低差路面坑洞 偶而還有限速器的問題 所以胎壓要飽以防輪框碰撞受損 輪胎紋路也要多以防下雨或砂石造成打滑 胎壓不灌飽一點很容易就異常磨損變成鋸齒狀
跑場地時現在的車子頃角都越做越大 早就超過了二輪車輛抓地力的極限 現在的GP SBK車手幾乎是用動力滑胎的概念在騎比賽車 從以前的單一材質做到現在的複合胎還不夠 還要降低前後輪的胎壓去增加輪胎的接地面積不然會直接滑出跑道
既然場地賽只需要做出最快單圈 不用擔心惡劣路況跟騎久翻胎的問題 現在就流行只打能夠維持操控性之下的最低胎壓以取得最大的抓地力 自然胎面形狀 胎紋跟胎體強度都針對比賽的需求做過最佳化 這些設定都是反覆拿市售SBK測試過的 如果你是裝這條胎跑比賽可以閉著眼睛照那個數字打 但是只要你用的是休旅胎或沒有指定可以打低胎壓的就不能自行降低胎壓 也不適合打低胎壓在公道上行走
其實經過長久的演化 現在的二輪重機為了要維持運動性 大抵上會用到最大的車胎就是前120 後180/190的17吋胎 沒辦法像四輪一樣可以把車輪無限加大加寬來提升抓地力 所以一家輪胎廠的同尺寸輪胎從低階胎到高階胎 不含光頭胎就有七八種選擇 而且所有的胎都要可以讓你在賽道上磨膝 近十年來每家廠商都在瘋狂改版就是為了微調參數去解決各種問題 所以真的是很難搞
1通勤為主 還是假日運動騎乘 甚至是而跑賽道專用
2是不是經常長途旅遊 從快速道到山間小路都會跑 還是只是跑假日早餐杯
3騎乘的習慣是不是一旦遇彎就殺 跑個盡興 還是順順騎看風景
我會建議一定要用你所需要最大的抓地力來挑選輪胎 比如說就算你有九成機會都是通勤 只要你有一成的時間會跑山磨膝 那你至少要用5% Track等級的入門運動胎 比如Pilot Power, Rosso II等等 而不要用到休旅胎的等級 當然如果你是殺個難分難解的蕭胚族 你就算去海邊吹風也儘量要用到50%/50%的跑胎了
畢竟為了省錢拼里程 但是偶而技癢想胚一下時輪胎跟不上 撇了出去少說也是幾萬塊 多則幾十萬就噴了 回頭一看省那些輪胎錢幹嘛呢
留言
張貼留言